唐代:白居易
劝quàn我wǒ酒jiǔ--白bái居jū易yì
劝quàn我wǒ酒jiǔ,,我wǒ不bù辞cí。。请qǐng君jūn歌gē,,歌gē莫mò迟chí。。歌gē声shēng长zhǎng,,辞cí亦yì切qiè,,此cǐ辞cí听tīng者zhě堪kān愁chóu绝jué。。洛luò阳yáng女nǚ儿ér面miàn似shì花huā,,河hé南nán大dà尹yǐn头tóu如rú雪xuě。。
上一首:郭印《次韵文士颖留题李子充双寂轩诗》
下一首:何士循《壬寅春正四日晋郡小憩道中古庵信》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