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初chū出chū城chéng留liú别bié--白bái居jū易yì
朝cháo从cóng紫zǐ禁jìn归guī,,暮mù出chū青qīng门mén去qù。。勿wù言yán城chéng东dōng陌mò,,便biàn是shì江jiāng南nán路lù。。扬yáng鞭biān簇cù车chē马mǎ,,挥huī手shǒu辞cí亲qīn故gù。。我wǒ生shēng本běn无wú乡xiāng,,心xīn安ān是shì归guī处chù。。
上一首:王维《杂诗》
下一首:高蟾《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