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宴yàn桃táo源yuán··频pín日rì雅yǎ欢huān幽yōu会huì--白bái居jū易yì
频pín日rì雅yǎ欢huān幽yōu会huì,,打dǎ得dé来lái来lái越yuè杀shā。。说shuō着zhe暂zàn分fēn飞fēi,,蹙cù损sǔn一yī双shuāng眉méi黛dài。。无wú奈nài,,无wú奈nài,,两liǎng个gè心xīn儿ér总zǒng待dài。。
上一首:辛弃疾《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下一首:胡铨《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