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船chuán夜yè援yuán琴qín--白bái居jū易yì
鸟niǎo栖qī鱼yú不bù动dòng,,月yuè照zhào夜yè江jiāng深shēn。。
身shēn外wài都dōu无wú事shì,,舟zhōu中zhōng只zhǐ有yǒu琴qín。。
七qī弦xián为wèi益yì友yǒu,,两liǎng耳ěr是shì知zhī音yīn。。
心xīn静jìng即jí声shēng淡dàn,,其qí间jiān无wú古gǔ今jīn。。
上一首:陶渊明《饮酒·十九》
下一首:江淹《刘太尉琨伤乱》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