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宴yàn桃táo源yuán··前qián度dù小xiǎo花huā静jìng院yuàn--白bái居jū易yì
前qián度dù小xiǎo花huā静jìng院yuàn,,不bù比bǐ寻xún常cháng时shí见jiàn。。见jiàn了le又yòu还hái休xiū,,愁chóu却què等děng闲xián分fēn散sàn。。肠cháng断duàn,,肠cháng断duàn,,记jì取qǔ钗chāi横héng鬓bìn乱luàn。。
上一首: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下一首:刘禹锡《浪淘沙·其四》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