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Forbidden


nginx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
首页 > 诗文 > 孟浩然的诗 > 登望楚山最高顶

登望楚山最高顶

[唐代]: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顶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观山水重在形势之胜,襄阳之美超过会稽。

只有最高的望楚山,先前从未来攀陟。

石崖峭壁疑是刀削而成,众山同它相比全都太低。

晴朗的日子一经登上峰顶,极目远眺果然无边无际。

云梦泽只有手掌一样窄小,武陵源在繁花掩映中扑朔迷离。

黄昏后骑马下山归来,透过藤萝明月映在深溪里。

注释

望楚山:在湖北寰阳。传说周时,秦与齐、韩、魏攻楚,曾登此山以望楚,故名。

形胜:优美的风景。

会(kuài)稽(jī):地名,秦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地当在今江苏东南部及浙江西部。隋开皇九年(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唐因之。

攀跻(jī):攀登。

登陟(zhì):登上。

端倪:边际,头绪。

云梦:泽名。

武陵:此处当代指桃花源。

萝月:藤萝间的明月。

参考资料:

1、孟浩然著.孟浩然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43-44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8-9页

登望楚山最高顶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年(732),诗人游吴越回襄阳,不久,他登览了襄阳城南的望楚山。环目四顾,一股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油然升起,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孟浩然著.孟浩然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43-44页

2、何大华,王泽时策划;凡夫撰文;周解民绘画.诗画襄阳:珠江文艺出版社,2010.09:第53页

登望楚山最高顶鉴赏

  诗以议论发端。开始两句说,要论水的优美,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会稽是古代越国的都城,以水秀丽著称。孟浩然刚从越地而归,拿襄阳水与会稽比较,是很自然的。前二句传达出故乡美的热爱故乡之情。笔锋一转,诗人的笔落在望楚上。孟浩然喜爱游览,一生踏遍了襄阳的水水,这座望楚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写未登望楚,是为了下文写登望楚。这样写是突出望楚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五六句写远望望楚。望楚的石崖像刀劈那样陡峭,周围的都伏在望楚脚下。诗前句用比喻,后句用比较,表现望楚的陡和高。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在晴朗的天气登上望楚,极目远眺,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从看得远写望楚的高,这是从虚处落笔,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后两句再从实处写。极目南望,巨大的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源隐在迷迷蒙蒙的中。云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湖泊,横于大江南北,方圆九百里。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陶渊明《桃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襄阳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而且沧桑变换,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名存实亡。诗利用视觉的近大远小,把千里大的云梦缩成巴掌大小,把本来不可见的桃源写得隐约可见,正是通过想象与夸张,渲染望楚之高。一般诗高都是尽力夸张如何高耸入云,而这里将云梦武陵缩小,作为望楚的陪衬,不落窠臼,别有意趣。这样,诗在表现望楚高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高远博大的胸襟。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入夜,诗人才下回家,足见诗人游兴之高,足见望楚之令人流连忘返。接着诗人又由下宕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月夜溪图:骏踏着银色的月光,从上奔驰而下;月儿透过薛萝映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诗以描写望楚的高峻和登的所见,描绘襄阳的江形胜之美。诗格调冲淡,就中又“文采丰葺”(殷璠《河岳英灵集》),显出似淡实腴,“采秀内映”(《河岳英灵集》)的特色。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共有诗(286篇)

猜你喜欢

题李卫公待渡图

清代李锴

太原公子方隶军,药师却渡黄河津。津头萧萧风雪暮,亦是寻常行路人。

惊龙怒虎易形似,难画英雄当此际。常山太华隐欲动,千尺光芒垂至地。

读渡江诸将传

宋代王迈

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夜坐同兄

明代石宝

明月出东方,虫声初在户。宿霭倏已收,庭阶出芳杜。

流云翻细波,坐对喜欲舞。秋色何悠扬,龙泉碧花古。

题桃源手卷

宋代陆文圭

种柳栽桃总是春,兴亡千古一沾巾。

只评隐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亚人。

路凤冈民部第中牡丹冬开寄题四首 其二

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时,霜后依然绝代姿。道是经秋浑不解,先春早发向阳枝。

迈陂塘 金陵王木齐追送予海上,以词录别,依韵和答

清代程颂万

一舟停、佛狸祠下,酒边人与花遇。金焦双送南朝客,海上圆波重聚。

相记取。只那夕朱楼,我汝销魂处。帘栊遍数。又露掠篷低,风销蜡黯,草草别君去。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