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Forbidden


nginx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
首页 > 诗文 > 章楶的诗 >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宋代]: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香毬一作:香球)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儿忙忙,莺儿懒獭,繁花芳残。柳堤上,杨花飘飘坠落,轻轻舒展,曼舞婆婆,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此时正是日长门闭,依傍着珠帘四散。缓缓地想飘入闺房,却又一如先前,被风儿扶起。

美丽的玉帐里少妇正在入睡,杨花沾满了少妇的春衣,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美丽的绣床上也很快就沾满了无数的香球,才圆了,很快又破碎。少妇无法入睡,不时有蜂儿,身上沾着花粉在飞,池水里,有鱼儿戏水欢会。望望那夫婿游荡的长满柳树的章台路,路杳杳,无消息,不禁涌出了热泪。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柳花:柳絮。

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任性乱飞。

依前:依旧。

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

兰帐:燕香的帷帐。玉人:美人。

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

绣床:绣花床。

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

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参考资料:

1、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63

2、木斋.唐宋词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2-123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据苏轼谪居黄州时寄章楶信中说:“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26-528

2、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94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鉴赏

  这首咏柳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意思是说:“杨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韩愈表面上是贬杨,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扶起。”柳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升说它“形容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的形神罢了。柳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孤寂无欢。“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飘坠似泪,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得用心玩味。

章楶简介

唐代·章楶的简介

章楶

章楶(楶音:杰)(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章楶共有诗(14篇)

猜你喜欢

无题六首 其一

崔荣江

痴眸一蔽易垂青,不许长安辨渭泾。夜慨空花经梦摘,晓伤离雁隔云听。

斯人决绝归飘渺,荧或寒荒作宿停。铁铸春门敲未破,横闩已矣锁心扃。

次建康留守赵龙图雷音堂韵

释师范

晴空霹雳绝追寻,听者须教辨者音。

坐断封疆行正令,迥然超越去来今。

连理枝

汪东

忆过寻芳地。朱阁重门闭。淡拂修蛾,轻匀笑靥,妆成斜倚。

爱小帘、银蒜镇双垂。织湘波细细。

浣溪纱 连昼蒙霾高卧无绪,素友快递蟹笥,地址有误几未果收,仍倚前调

幻庐

漠漠重霾閟晓阴,凝弦恁会子期心。为迷三径一时寻。

濡沫潮横思可听,剔黄月满慰初噙。潜移清寂午将深。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二

清代丘逢甲

一疏晨叩阙,夕贬大海南。安知辟佛人,乃喜留僧谈。

苛论出后儒,公德宁遗惭。蒙庄固多诬,妄说孔赞

同周车驾邵宪副宴马大参旧署

明代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旧游,相逢何幸此登楼。孤台远带千峰色,一水中分两地流。

石畔葵榴侵客袂,门前杨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胜,李杜遗文好更求。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