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纵敌的成语故事


假仁纵敌

拼音jiǎ rén zòng dí

基本解释讲不该讲的仁义,做出不该做的事情,给自己招致祸患。


假仁纵敌的典故

春秋时期,宋襄公十分羡慕霸主齐桓公,自己也想称霸。于是带兵去攻打郑国。楚国立即出兵救郑。宋军面对混乱不堪的楚军,宋襄公没有采纳大臣司马子鱼趁混乱消灭楚军的建议,坚持光明正大地作战,结果被打败,自己客死他乡。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假仁纵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失败是成功之母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狐死首丘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苦思冥想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敏而好学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