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bù fǎn gù
基本解释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出处《文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作“义不反顾”。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不但会击剑抚琴,更擅长写诗作赋。他的才华深得汉武帝赏识,因此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这个时候,刚巧赶上鄱阳令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唐蒙征集了很多的民工,还把他们的首领给杀害了。这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和惊恐,于是发生了一场骚乱。这件事传到汉武帝那里后,他立即派司马相如去安抚民众。为了给巴蜀人民一个交代,汉武帝还要司马相如写一篇文告,向他们好好作一番解释。司马相如照汉武帝的吩咐写了一篇文告,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大家并不是陛下的本意。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就是义无反顾的意思,原文就是此成语),宁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司马相如处理这件事的方式非常得当,骚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修路的工程又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汉武帝因司马相如办事得力,非常满意,便拜他为中郎将,辅佐自己。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门当户对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中卷:“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人奇。” |
起兵动众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雪兆丰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
心里有鬼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大包大揽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大包大揽地说:‘这个小姑娘,跟我投缘分。’” |
临危受命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没里没外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
废书而叹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
顾影弄姿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