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 bō cuī shī
基本解释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文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琬认为这不是难事,就与丘令楷、江拱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就做成一首诗。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苦中作乐 | 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
新仇旧恨 |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
苦尽甘来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
一塌糊涂 |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
结党营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
天涯海角 |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
寸步不离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不僧不俗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擦肩而过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
庖丁解牛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