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鸿毛的成语故事


泰山鸿毛

拼音tài shān hóng máo

基本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泰山鸿毛的典故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史记》,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强忍痛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泰山鸿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目迷五色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怪诞不经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原序》:“有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
书通二酉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强取豪夺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趁火打劫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艺高人胆大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